物业百科 >>所属分类 >>   

厦门理工学院

标签: 暂无标签

顶[0]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词条释义

   厦门理工学院位于中国东南海滨城市厦门,创立于1981年,是福建省属公立本科大学,实行省市共建、以市为主的管理体制。学校根植厦门,服务海西,面向全国,正逐步成长为一所区位优势突出、专业特色鲜明、师资结构优化、学生素质出众、办学效益显著、发展后劲十足、影响力和知名度快速提升的新型“亲产业”大学。2008年厦门理工学院被评为中国10所进步最快的大学之一。

中文名: 厦门理工学院
外文名: Xiame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简称: 厦理、厦门理工
校训: 开放则生、改革则活、创新则强、兼容则和
创办时间: 1981年
类别: 公立大学
学校类型: 综合
主管部门: 福建省教育厅
所属地区: 福建省厦门市
主要院系: 机械工程系、建筑工程系、电子与电气工程系、计算机科学技术系等
院士: 1人
现任校长: 黄红武
目录

[显示全部]

学校简介编辑本段回目录

  厦门理工学院位实行省市共建、以市为主.服务海西,面向全国,正逐步成长为一所区位优势突出、专业特色鲜明、师资结构优化、学生素质出众、办学效益显著、发展后劲十足、影响力和知名度快速提升的新型“亲产业”大学。

  学校现有20个系(院、部),45个本科专业(方向),全日在校生17427人(含软件学院3256),教职工1128人(含外聘)。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省级教学名师8人,硕博士学历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80.2%。固定资产总值11.2亿元,图书馆藏书134.3万册,电子图书243.2万册,校园信息化水平居全省高校前列。

发展方向

  学校致力于走力求独有、彰显特色的差异化道路。在服务定位上,突出地方性;在办学理念上,突发出精致、特色,注重开放、改革、创新、兼容;在办学模式上,强调政产学研结合,集中优势资源办学;在专业设置上,60个本科专业(方向)紧密对接海西(厦门)的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已形成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电子信息、文化传播、数字创意、城市建设与环境等6条专业链,即将构建绿色能源、新材料专业链;在学科建设上,定位于“特色的工科、精致的理科、应用的文科”;在学生培养上,构建了以就业需求和素质养成为导向的实践性、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强调不拘一格、面向海内外和企业高起点引进领军人物和高级人才;在学历层次上,以本科教育为主,正联合开展硕士研究生教育。

学院介绍

  学校现有机械工程系、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土木与建筑工程系、电子与电气工程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环境工程系、空间信息科学与工程系、数理系、商学系、管理科学系、外语系、设计艺术系、文化传播系、人文社科系、公共体育部、软件学院、国际教育学院、数字创意学院、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24个系(部、院)。现有省级重点建设学科3个,省级创新平台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5个,在福建省高校率先且唯一设置的专业达14个。实验室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实验室、教学设备原值2.4亿元。自2007年开始,科研项目的级别、数量、经费总额连续三年位居省新建本科院校第一名。

  

人才计划

  积极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坚持“外引”、“内培”与“柔性聘用”并举;实施“251人才工程”、“百名优秀海外人才计划”和“百名工程研发人才”计划,不断改革分配机制,提升薪酬待遇。力邀了院士、长江学者等一批知名学者加盟,引进了数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或原创性成果的高层次人才团队,揽聘了一批企业高管、行业精英担任职业导师,年轻教师主要来自985高校,部分来自211工程高校和国外优质大学。学校关心人才、尊重人才、服务人才的环境优越,教授治学、鼓励创新、信任理解的氛围浓厚。

所取成绩

  青春学子用恢弘的意志、驰骋的想象、张扬的个性,在校园里开拓崭新的人生梦想。近年来,生源质量和学生素质快速提升,2010年高考录取分数线文理科均位居福建省本二批次第二名,部分省市达到录取分数线超过本科一批次分数线。在各类竞赛如“中国大学生莎士比亚英文戏剧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世界大学生SAE方程式比赛”、“结构设计大赛”等各项学科竞赛中成绩优异,屡获殊荣。积极与企业联办专业,实行订单式培养,强化学生知识技能与企业需求有机结合。毕业生以务实、创新、能吃苦、动手能力强等特点深受用人单位欢迎,一次性就业率连续位居全省高校前列,连续被评为 “2004—2006年度福建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称号”、“2007—2009年度福建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未来发展

  学校的快速发展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被誉为“地方经济的人才摇篮”,2校园风景(14张)006年被评为10所改名最成功的大学之一、社会关注度全省排名第5;在2011年福建省高校内涵建设评价指标中,各项指标均位居省内新建本科院校之首。学校对外交流频繁,与加拿大、英国、新西兰、澳大利亚、法国、日本、韩国等以及香港、台湾地区20多所高校开展合作交流,与台湾10余所高校开展“分段对接”、“校校企”联合培养项目,现正积极与台湾高校开展联合办学。

  目前,厦门理工学院已经制订《2011-2015年建设和发展规划》。在新的发展阶段,全校师生将始终坚持“开放则生、改革则活、创新则强、兼容则和”办学理念,以清新的面貌、特色的校风、开拓创新的精神,抢抓机遇,扎实推进,力争建设“成为特色、精致、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开放式、应用型、地方性、国际化的海西一流亲产业大学”!

院系设置编辑本段回目录

机械工程系

  机械工程系是学校成立最早的系之一,近30年来为厦门特区输送了4000名务实、创新的制造业人才,毕业生已成为业界和其它领域的技术精英和业务骨干。目前,已开设五个本科专业(七个专门化方向),其中车辆工程是省级特色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为福建省特色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为校级特色专业;还与台湾通过校校企合作,共同开办了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汽车保险理赔方向)专科专业。拥有5500多平方米的专业实验室,实验室资产原值1350多万元。机械基础实验中心为福建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并与金龙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进达(上海)精密模具有限公司等省内外20多家大中型企业建立了稳定的产学合作关系。

  近年来,机械工程系通过外引内培等措施,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形成了一支年龄、学历、学缘、职称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专任教师中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省级教学名师等4人,教授、副教授占46%,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30%,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达92%以上;22%教师有国外留学或研修经历,24%教师有境内外大型企业多年工程经验。还从国内外知名高校、大型企业聘请行业专家指导学科专业建设。

  车辆工程为省级重点建设学科,机械设计及理论、材料加工工程为校级重点学科。建设有国家机动车污染控制技术中心(厦门)、福建省教育厅现代汽车设计与制造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厦门市高效精密智能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厦门市现代汽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福建省机械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在①客车轻量化、舒适性、安全性的现代设计与工程分析;②车辆关键零部件模具技术与开发;③汽车电子与实验检测技术应用研究;④高效精密数控加工技术与装备、近净成形与快速成形;⑤机械传动创新设计理论与方法、振动利用工程;⑥新材料的合成理论与制备及其应用技术;⑦精密模具设计与制造等研究方向,与境内外20多家大中型企业、高校、研究院建立了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关系,是学校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重点项目最多的系,并取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

  为了保证科研对教学的促进作用,机械工程系积极鼓励教师开展科学研究。建设有现代汽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高效精密智能制 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厦门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科为院级重点学科,车辆工程学科为省级重点建设学科。“十五”期间,主持和参与科研课 题34项,取得科研成果19项,其中省部级科研成果12项;转让科研成果 3项,实现产值600多万元,模具中心年创产值200多万元;获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20余项。

  从2003年至今,全系承担省级教研项目2项,承担校级项目11项;主、协编教材(著作)11部。获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获学校教学成果一等、二等各1项; 《机械CAD/ CAM》、《工程制图及 CAD》、《液压与气压传动》等3门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 《数控技术》、《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等2门课程评为校级精品课程。

  根据市场需求,不断调整和改造专业内涵,扩大专业外延,开展“知行合一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实践性、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教学改革成果获福建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成绩突出,在“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国家级和省级奖励多项;在2010年5月举办的福建省第四届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中,本系学生总成绩为全省高校第二名;学生自主设计制造大学生方程式赛车,参加了2009美国加州举行的世界大学生方程式赛车大赛(FSAE),获得“燃油经济性”和“新秀奖”两个单项亚军,是国内高校参加此项赛事的历史最好成绩。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均超过95%,受到用人单位欢迎;报考研究生录取率逐年增加,部分学生被天津大学、湖南大学、重庆大学等著名高校录取。

土木工程与建筑系

  木土工程与建筑系创办于1981年,在30年的办学历程中,培养了大批土木界和建筑界的精英建设人才。目前木土工程与建筑系设有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建筑学和工程力学等四个本科专业(其中工程力学专业为福建省唯一设置的特色专业),担负起培养福建省和海西建设工程领域创新性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重任。系部专任教师都是从国内外名校引进,专任教师中副教授以上职称占35.6%,具硕博士学历的教师占80.6%,拥有海外留学经历的教师占10%。绝大多数专任教师具有国家一、二级注册建筑师、国家一、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注册造价师和注册建造师等职业执业资格证书。师资队伍除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外,还都具有丰富的专业实践经验和知识和实际工程应用能力,是一只强有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系部师资结构、学缘结构、年龄结构配置合理,学术思想活跃。近几年来,在权威和核心期刊等各类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数百篇,获国家级、省部级、厅局级等科研项目、专利和奖励多项。土木工程与建筑系坚持一切以学生为本,以本科教学为中心,以科研和工程实践促教学的发展思路。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注重实践性和应用型教学环节,结合工程实际项目、科研项目和社会科技服务项目的实践,致力于提高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着力构建特色鲜明、配置合理、先进实用的创新实践平台和实验教学体系。土木工程与建筑系实验室总建筑面积近5000平方米,各类教学实验仪器设备总值超2000万元;其中力学中心、土工实验中心以及建筑技术实验室是中央财政与地方共建实验室;结构实验室拥有千吨压力机、500吨压剪机、100吨拟动力作动系统等先进的试验设备;建筑工程检测中心实验室拥有含检测雷达、GPS测量系统、莱卡全站仪等先进仪器设备;工程结构优化与仿真研究中心拥有小型机、顶级配置工作站10多台,配备ANSYS、ABQUS、Midas等有限元分析软件。为培养本系动手能力好、创新能力强、应用型的优秀本科人才奠定了基础。

  土木工程与建筑系非常重视学生的精英培养和高端发展,制定相关制度和措施支持和激励学生考研、考公务员和出国深造。近两年来考上公务员和研究生的学生数量节节攀升,大部分学生考上了同济大学、东南大学、湖南大学、重庆大学、华侨大学等国内土木建筑名校的研究生。土木工程与建筑系致力于走“政产学研”合作办学之道。与厦门市建筑科学研究院合作成立了建筑检测和节能技术中心。与广联达软件集团、厦门海迈软件、上海华龙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建实验室和培训基地,与厦门市造价站、厦门市工程监理协会、福建省第十八重工有限公司、福建省九龙建设集团、厦门中联建设集团、厦门象屿工程管理咨询公司等建立长期合作办学、技术研发、共建实验室、共建实习实践基地等全方位合作关系,共同培养实践性、应用型的亲产业创新型高级专门人才。

  土木工程与建筑系下设建筑设计院、土木工程咨询与检测中心、建筑检测和节能技术中心以及建筑经济与项目管理研究所等实体机构,保证了在满足教学科研任务的同时,又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和实习平台,近年来完成了多个工程项目的设计和工程管理、检测和咨询工作,学生积极参与工程实践,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用和经济效益。

  土木工程与建筑系重视学生各方面全面发展,鼓励和大力支持学生参加各种学科竞赛。近年来,在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福建省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全国广联达算量大赛等重要学科竞赛中,多次获得特等、一等、二等或三等奖。特别是在2010年福建省第三届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中一举包揽本次竞赛的前三名,均获得一等奖。于2010年天津大学举行的全国第三届工程算量大赛中以第一名的成绩荣获全国唯一特等奖、总冠军。更是在2010年哈尔滨举办的全国第四届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中以总分第二名的成绩荣获一等奖,创福建省在教育部九大重要学科竞赛中的最好成绩。

  土木工程与建筑系重视与国内外、港澳台知名大学的交流与合作,目前已经或者正致力于和湖南大学、加拿大里贾纳大学、英国READING大学、台湾铭传大学、台湾淡江大学、台湾朝阳科技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等高校建立校际合作与交流关系。聘请国外知名教授给本科生承担纯英文或者双语型课程教学,聘请国内外著名教授和工程界的著名专家为客座教授,定期为本系师生举办讲座,开阔视野,以扩大学生们的知识面。

电子与电气工程系

  电子与电气工程系创建于1984年9月,设置电子信息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及通信工程三个专业,现有在校本科生逾千名。二十多年来为特区建设输送了数以千计的专业技术人才。

  电子与电气工程系拥有一支较强的师资队伍,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人员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7%;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人员占专任教师总数的89%;40%教师具有企业工作经历。近年来在教学科研方面取得了较好成绩,目前教师主持国家863计划项目1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2项、各类省厅级项目近20项;主编专著、教材13部;获专利8项。

  电子与电气工程系建有较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及实验设备,现建有各类实验室十六个,实验室使用面积2000多平方米,教学实验仪器设备总值一千五百多万实验

  室1999年通过省级评估;2007年获财政部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支助并建成“SOPC与嵌入式系统应用实验室”;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2008年被评为福建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电子与电气工程系拥有专业、敬业的学生政工干部队伍,学生管理工作严格、规范。根据学生专业特点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现已形成了“刻苦学习,博学勤思,钻研创新;积极实践,团队协作,勤奋敬业”的良好系风,在挑战杯、大学生电子设计等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软件工程3个本科专业和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科专业,在校生1000余人,秉持“和谐、严谨、务实、创新”的系风,与国(境)内外高校、知名企业紧密合作,倾力培养具有较强创新能力、掌握扎实专业技能的应用型计算机人才,是我校极具发展前景的特色工科系,以教师科研成果多、对学生要求高而著称,该系2010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专升本录取分数线为全省最高。近4年来,承担了国家级、省级、市级及横向科研项目50余项,获省级以上科研奖励6项,拥有软件著作权8项。

  本系有嵌入式系统、软件工程、网络与信息安全、图形图像与虚拟现实、数据挖掘5个成熟的研究方向,近年来科研项目级别、数量、经费居全校前列。现有“厦门市软件体系结构重点实验室”、与企业共同组建的 “厦门市建筑智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厦门理工学院应用软件研究所”3个研究机构,目前正在筹建“厦门信息安全测评中心”及“厦门理工学院嵌入式系统研究所”。

  本系积极开展对外合作,拓展外部办学资源,工作卓有成效。与英国赫尔大学、加拿大里贾那大学、台湾中央大学、台湾铭传大学、湖南大学等十余所国(境)内外高校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与IBM、思科、微软、中科红旗等国内和本地企业开展了稳定的产学研合作。聘请了来自加拿大、台湾等兼职教授5人来系任教,聘请了IBM全球副总裁范宇先生等四位为客座教授。

  本系拥有国内一流的实验教学环境。实验室占地面积达3000平方米,设备资产总额1500万元,建成完整的“337”实验室体系,包括3大中心(计算机中心、高性能计算中心、创新实践工程中心)、3大基础实验室(软件基础、硬件技术基础、计算机系统组装及维护)、7个专业/方向实验室(嵌入式计算系统、网络工程技术、软件工程、信息安全与测评、数字内容与智能信息处理、虚拟与仿真技术、智能楼宇),配置高档PC机1100台,每位学生实验时,均能满足一人一机的实验教学要求。

  本系多年来以系风严谨、人才培养质量高被同行和用人单位认可。系明确提出“学生人人带着科研作品离开校园”的要求;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引入部分研究生培养环节,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确定毕业设计题目,严格答辩环节,保持高淘汰率,强化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专业技能,学生培养质量稳步提高,在各类竞赛及专业水平考试中成绩逐渐提高,硕士研究生的入学考试比例逐年上升。多名学生考上厦门大学、同济大学等国内重点大学研究生;学生曾获“微软之星”程序设计竞赛全国个人第23名,全国嵌入式大赛南方赛区一等奖、全国二等奖的好成绩,在全国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全国一、二等奖;多数学生通过思科 CCNA认证、程序员、网络工程师、软件设计师等资格考试,有少数学生通过系统分析师资格考试。

  本系与国外多所大学合作,所有专业的本科学生有机会选择“2+2”模式获得本校、国外大学的文凭,也有机会在本科毕业后选择“1+1”模式攻读国外大学的硕士;专科专业学生有机会选择“3+1”的学习模式,获得本校专科和国外大学本科学位,加拿大里贾那大学计算机系签订了学分互认协议,我系所有专业学生二年级后通过该校英语考试即可转学至该校相关专业深造,所有在我系所修课程该校均予以承认。在校期间,学生可以参与计算机等级考试、软件水平与资格考试、思科CCNA及Linux等多种资格证书考试。十多年来,毕业生广泛分布在金融、航空、港口、IT企业、政府机关、高校等行业,因具有“好就业、就好业”的特点,得到考生的欢迎和社会的充分认可。

环境工程系

  、1. 学校投资60万元专业开办经费。

  2. 我院仪器设备总值5500万(其中教学仪器4735万)。环境工程实验室建设已部分建成(包括环境系统分析实验室、环境监测实验室、水污染控制实验室、大气污染控制实验室、噪声控制工程实验室),实验室总面积约600平方米,实验仪器设备投资总额已超过500万元,其中包括实验所需的大型、精密、贵重仪器设备约20套。加上我院在建筑工程系(流体力学实验室、环境水力学实验室)、机械工程系(机械制造与设计实验室、材料力学实验室等)、电子与电气工程系(电工实验室、电子实验室、自动控制实验室)、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计算机操作与应用实验室、数学模型实验室、网络通信实验室等)已有的实验室,已基本能开出本专业计划的所有实验课程。通过实验教学活动可以解决以下几个问题:掌握污染在自然界的迁移转化规律,为环境保护决策提供实验依据;掌握废水、废气、固体废物、噪声等去除的基本规律,以改进和提高现有的处理技术及设备;为开发环境污染控制的新技术与新设备奠定知识基础;解决环境污染技术中的种种问题。此外,学校已增加60万元资金投入用于理工科实验室建设。目前正追加投资500万元,主要用于筹建两个实验室(固体废物资源化实验室、环境微生物实验室),以及完善已有实验室,预计将于2008年8月建成。

  3. 图书馆现有藏书43万册(含电子图书),有关环境工程学方面的图书资料可以满足师生的教学要求。随着学院新校区的建设,我院的教学环境来将得到更大的改善。

  4. 本专业已和厦门市环境保护局合作办学

数理系

  厦门理工学院数理系拥有教职工近90人,其中教授、副教授20名。教师中博士后6人、博士30人,有硕士以上学历教师占90%以上.年龄在30至50岁之间的教师占80%。全系教师获得省、部、市和学校各种奖励40多项;在研的科研项目30多项,教研教改及教学质量工程项目10多项。近年来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300多篇,出版书著、教科书10多部。数理系有省和国家专业学会理事、理事长,国际专业学会评论员和厦门市评估专家等学术兼职的教师多人。近三年数理系教师指导的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得国家一等、二等奖和赛区奖励45项。全系现有在校学生千余人。数理系现有“信息与计算科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三个本科专业,和信息与计算科学教研室、数学与应用数学教研室、高等数学教研室、光电信息技术教研室、大学物理教研室等五个教研室;设有大学物理实验室、光电信息技术实验室、信息与计算科学实验室;有一个市级光电信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一个数学研究所。

  数理系坚持“以理为本,理工结合,强化实践,注重应用,服务地方”的办学理念,注重“实验技能、理论思维和科学计算”等素质的培养,专业学科建设、实践基地建设保持与行业发展同步,聘请著名专家担任兼职教授,先后与厦门、北京等地的相关企业和研究所共建实践教学基地,构建科技创新实践平台,实现“产、学、研”相结合。

商学系

  商学系是厦门理工学院最早设立的文科系。商学系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理念、民族精神、专业能力和本土文化的商务精英,教会学生用中国的眼光看世界和用世界的眼光看中国,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经济管理人才。目前设置本科专业有:国际商务,电子商务,财务管理(含“理财”和“信用管理”方向);专科专业有:会计和国际贸易实务。其中国际商务和财务管理专业与加拿大里贾纳大学、英国赫尔大学进行“2+2”的合作办学(在国内和加拿大或英国学习各2年,将同时获得中国和加拿大或英国的双学士学位)。会计和国际贸易实务两个专科专业有机会参加专升本继续深造,2009年专升本率达65%以上。商学系拥有一支教学经验丰富、梯队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其中高级职称占47%,中级职称占36%,硕博士比例占80%;聘请了另外有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加盟我系,幷聘有一支由实践经验丰富、专业水平优秀的政府职能部门专家、大中型企业高级管理人士组成的为我系的兼职导师队伍。各专业都开设了一定的双语教学课程,用英文为主给学生授课。

  商学系坚持“面向实际,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重视理论教学与实践应用相结合,注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商学系办学条件优越,拥有财政部中央与地方共建的商务综合实训中心、全国高校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联合实验室厦门理工学院点,还拥有经济综合模拟实验室、电子商务创业实验室、会计手工模拟实验室以及配置完善的多媒体教学系统;建有福建省唯一的“信用研究所”和“信用管理”本科专业方向;校企合作的实训基地为我系学生提供了增强应用知识能力的实习平台。

  树立“精商、诚信、明礼、博爱”的理念。商学系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受到良好的气质、优良的品格、较强的能力的严格训练,为适应未来多样性的职场生涯打下坚实基础。和谐的商学文化使学生们在爱的呵护和实践锻炼中,塑造达观、乐进、感恩的人生观。报考我校国际商务专业的学生必须参加英语面试,利于提高该专业学生与国际接轨的能力。近年来,商学系先后获得国家、省、市、校级各类学科或其他方面的诸多奖项,如夺得2008全国数学建模竞赛二等奖、2009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特等奖;文明班级、星级团支部等先进集体不断涌现,获得省级文明班级并被推荐参评“全国先进班集体”等荣誉。

  商学系毕业生就业率历年保持在90%以上,分布于政府经济职能部门、各类金融机构、外经贸公司、外向型实业、财务公司等,另有部分选择自主创业、考读研究生或出国留学。

管理科学系

  管理科学系专门从事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高级管理人才的培养。近三十年来,数千名毕业生已成为政府与企事业单位的领导和骨干。现设有物流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财务管理(投资学方向)等四年制本科专业,其中物流管理专业为福建省特色专业。现有教职工50余人,其中教授5人,50%以上的专任教师具有高级职称。中青年教师全部拥有硕士或博士学位,其中不乏美国、日本和国内重点大学毕业的博士,并聘请了西安交大、天津大学等名校的博士生导师作为本系的客座教授。经过多年的积累,已逐渐形成师资力量强,年龄结构合理,学术思想活跃的教学团队。在国内外权威和核心等各类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数百篇,科研成果数十项。2008年,系党总支荣获“福建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本系笃行“科学、创新、民主、进取”的发展理念,在教育、教学和行政管理等方面都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和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案例分析、多媒体教学、仿真模拟、现场实训和创业实践等活动已贯穿于日常教学活动中,积极主动地与国内外著名大学和企业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在联合办学、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和人才培养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创新和突破。相继建立了金蝶管理软件联合实验室、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实验室、物流模拟实训室、现代物流管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实验实训基地,为提高学生的各项专业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提供了现代化的软、硬件条件。

  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业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本系的办学特色。近几年,学生在各类专业竞赛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本系学生已连续四年在学院的品牌活动——“动感地带”杯就业大赛中摘得桂冠……毕业生以理念新、综合素质高、适应能力强,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

外语系

  一、专业设置:

  外语系是厦门理工学院最早创建的系部,目前设有英语、日语和对外汉语三个本科专业及大学英语教学部。

  二、研究机构:

  我系现设英汉语比较与翻译中心、日本语言文化中心和大学英语中心。

  三、师资情况:

  外语系专业教师中40%具有高级职称,100%拥有硕士及以上学位。学生以小班上课,外籍教师的课程占专业课程的15%以上。

  四、主任风采:

  系主任魏志成教授潜心多年研究英汉语比较与翻译,创导的“比较翻译教学法”在国内及境外产生影响,是美国San Diego State University高级访问学者,台湾铭传大学客座教授,福建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出版著译8部,在《中国语文》、《外国语》、《现代外语》、《翻译季刊》等权威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专著《英汉语比较导论》为中国首套英语语言文学研究生教材,教材《英汉比较翻译教程》获福建省第六届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2005年),教材《汉英比较翻译教程》获福建省第七届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2007年),其负责的《翻译》课程分别获福建省高等学校优秀课程(2002年)及福建省高等学校精品课程(2009年)。

  五、实验设备:

  外语系语言实验室占地面积2286平方米,设备总价值610万元。截至2009年6月,实验室已建成并投入使用语音实验室16间,可容纳1150位学生同时上课。实验室分四类:模拟语音实验室3间;数模结合语音实验室2间;网络型数字语音实验室10间;同声传译语言培训系统56座1套,可进行同声传译现场模拟教学。此外,外语系拥有境外卫星电视直播系统,可24小时收看境外实时新闻。教室均为配置优良的多媒体网络化教室,学习资源丰富的“英语在线”网站以及精品课程是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资源。目前,外语系正在筹建英美文化体验室及日本和文化体验室,为情景教学创造条件。

  六、实习基地:

  外语系常年坚持与知名企业和境内外高校有效合作,学生一直承担厦门地区大型国际会议和经济活动的翻译接待工作,实践商务公司的具体运行,学生有机会前往加拿大、日本、英国、马来西亚等国的高校继续学习。

  七、比赛活动:

  外语系学生在国内最高翻译赛事、全国和省级外语比赛和创业大赛中均获荣誉,如:2006、2008年获中国韩素音青年翻译大赛二等奖和优秀奖;2009年获首届海峡两岸口译大赛福建赛区二等奖;2008年获第四届“中国大学(香港)莎士比亚戏剧大赛”二等奖(位列第三)和最佳音乐奖、最佳演员奖;2009年再获第五届“中国大学(香港)莎士比亚戏剧大赛”二等奖(位列第四)和最佳演员奖;2007年全国英语人才选拔赛福建赛区金奖;2008年和2009年分别获得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一等奖和特等奖等。外语系的毕业生在银行、航空公司、商务公司、海洋研究所等知名中外企事业中有良好口碑。

文化传播系

  文化传播系是厦门理工学院最富特色的精致文科系。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战技能,掌握大文化产业政策,具备战略、策划、管理、执行综合素养的实战型专门人才。目前设置有:本科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含“展览与活动策划”、“会议与酒店管理”方向)、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含“文化经纪”、“创意与产品开发”方向)、商务策划管理专业和专科空中乘务专业。文化传播系凝聚了40名年龄、专业、学缘、职称结构合理的年富力强、后劲实足的全职专任教师队伍(高级职称占45%,中级职称占43%,硕博士比例占75%),还拥有一支教学经验丰富、行业成就卓越的实战派兼职导师队伍,有多项教学成果、科研项目获国家、省、市级奖。

  文化传播系一贯倡导开放、创新的互动式教育教学理念——师生互动,专业与行业互动,教学与实战互动。专任教师中不乏知名专栏作家、品牌管理专家、广告和旅游、酒店管理行业的资深培训师,在厦门乃至省内业界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专任教师带领学生参与了厦门日报报业集团、厦门广电集团、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台交会、旅游局的多项大型公益活动和项目开发,获得充分好评。

  文化传播系科研开发、实训基地建设保持与行业发展同步,拥有“文化创意与传播”、“会展旅游与酒店管理”校极实验中心;设有“文化产业发展研究所”、“汉语言和闽南文化培训研究中心”、“720品牌研究所”,建设了专业摄影棚、节目演播室、数码平面摄影棚、录音棚、国际会展模拟会议室、旅游及酒店管理实训区(客房,西餐厅,酒吧)及视频中心、非线性剪辑室、多功能培训厅,配备了与电视台同步的SONY Beta-SX、SONY DVCAM专业摄像机、DUW-Betacam编辑机、DPS非编系统以及灯光、轨道、摇臂等专业辅助设施。学生每个小组配备DV机、数码相机,满足其教学实践需要。同时,文化传播系注重校企合作,与厦门日报、厦门晚报、厦门商报、厦门电视台、厦门航空、南方航空、厦门国际会展中心、国际会展酒店、厦门旅游局、文化艺术中心、厦门音像出版社、新格品牌咨询机构、华亿传媒、突破广告等知名企业建立了专业实训基地,培养适销对路的应用型人才。多年来,文化传播系学生在学科专业比赛中屡屡得奖,曾获省大学生“挑战杯”创业大赛金奖、铜奖,省高校课外科技作品竞赛文科类一、二、三等奖,全国优秀广告作品征集入围奖,DV大赛二等奖、“海峡两岸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最佳市民创意“金奖”、“银奖”等。师生频繁介入“国际动漫节”、“创意市集”、“九八国际投洽会”、“台交会”、“618海峡商品项目交易会”等大型文化展会及“爱与梦飞翔”扶贫支教、“爱的动力圈”四川震后心灵重建、“海峡西岸品牌甄选&厦门品牌发展年度白皮书”等大型公益活动。

艺术设计系

  美丽温馨的厦门依山傍海,受山水灵气之熏陶,感理工情操之陶冶,借海西发展之势头,艺术设计系走过了二十年的历程。艺术设计系1987年筹办,1988开始招收服装设计专业的专科学生,2005年招收本科专业。目前设置有:四年制本科专业两个——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服 装设计方向、服装工程方向),艺术设计专业(视觉传达设计方向、数码动画设计方向)。在校生500多名。

  海光秀色激发了艺术的灵感,也正是如此得天独厚的环境下,艺术设计系正在茁壮成长,并不停息的对现代科学、先进知识的汲取与融合,以永不懈怠对民族传统人文精神的继续与发扬。倡导技术与艺术的融合,严谨与创新齐飞。

  艺术设计系现有教学及科研用房近2000平方米,包括各专业专属的教室、画室、工作室、实验室及多功能展示厅等,教学中采用先进的服装CAD系统及输入输出设备、多媒体现代化视听教学设备等,2007年将建成最新苹果电脑平面设计、动画设计实验室,承担教育部苹果电脑设计师认证、数字化服装设计师人证。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校内实践基地。同时注重校企合作,先后与现代(PORTS)、七匹狼、天意、维珍妮、益达、斯美泰、罗玛、西基、华幼网、契合等知名企业合作建立了专业实训基地,共同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目前,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为福建省重点学科,近年来,学生的作品多次在全国、省、市各级艺术设计大赛中获奖。其中有2005“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福建省金奖;全国第八届广告节现场设计大赛金奖;第九届华东大奖包装类金奖和铜奖; 《苏州印象》 城市品牌海报展铜奖;中国红十字会公益海报大展铜奖;首届中国童装设计大赛入围奖;第七届全国大学生视觉设计大赛入围奖;“2008扬帆青岛”主题海报大赛优秀奖;2005中国广告协会学院奖等。中国教育电视台、省市媒体都作了专题报道。

人文科学系

  厦门理工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系是一个集结了政治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艺术等学科门类优质师资,长期从事教育与科研的教学组织,下设思政、法学等教研室,并发挥师资队伍多学科交叉的优势,设置三年制的专科专业:物业管理。该专业培养既掌握现代物业管理科学理论和方法,又掌握扎实的相关工程技术基础,具备较强物业管理现场操作技能以及较强公共关系和社会活动能力,能从事物业管理和房地产营销的应用型专门人才。人文社会科学系拥有一支政治素质高、年龄结构有梯度、知识构成复合型、富有教学经验、并具有较强科研能力的师资队伍,高级职称占总人数40%,拥有硕博士以上学历(学位)教师占75%,其中博士7人。在他们当中有省优秀教师2人、省教学名师1人、校教学名师2人、市优秀教师4人、20人/次左右获得省、市、校级优秀教师称号,获得省、市、校级各级表彰的教学科研成果25项,有2门课程被评为福建省精品课程,4门课程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科研方面,强调科学研究与教育教学结合,助推厦门理工学院人文环境营造与学生人文内涵培养,现已成立厦门理工学院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中心、法律援助工作室。近几年,主持、参与国家、省、市、校各级课题50多项,撰写和参编著作、教材10多部,在各级公开刊物上发表了80余篇学术论文,其中有多篇论文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等全文转载或转摘。

  人文社会科学系一向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实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注重校企合作。为满足物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需要,人文社科系与厦门市物业管理协会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在厦门住总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厦禾旧城改造物业管理公司、厦门海投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厦门华菲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厦门联发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厦门都市景象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厦门莲花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厦门建坤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厦门汇嘉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厦门怡家园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等一批建设部一、二级资质物业管理企业建立了实训基地,培养适销对路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学生毕业后可从事各类物业实务管理、物业经营管理以及房地产营销等方面的工作。

数字创意学院

  厦门理工学院数字创意学院是因应当今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数字技术在文化艺术领域的广泛应用和渗透的态势,主动对接海峡西岸数字内容产业,以国际化、高起点、订单式培养模式,充分整合我校设计艺术、文化传播、计算机科学、人文社科系部优质资源及台湾铭传大学、中央大学、台北教育大学、建国科技大学、台南艺术大学等高校、台湾资讯策进会及众多台湾动漫网游公司、文化创意、影视传媒机构和英国、美国、法国、加拿大、澳洲等数字创意市场营运、教育培训国际资源而成立的专业学院。2010年经福建省教育厅获准,以“3+1分段对接”模式(3年大陆学习实践、1年台湾高校、企业学习见习),招收闽台合作办学的“艺术设计(数码动画设计方向)”、“艺术设计(数字媒体艺术方向)”、“文化产业管理(媒体创意方向)”、“文化产业管理(音乐工程方向)”四个本科专业。

  数字创意学院打破目前同类院系人才培养模式的窠臼,强调整合,突出实境,贴身培养,长效跟踪,注重数字创意人才的创新意识和创意能力的双重锻造。

  “混编”师资队伍、优化课程资源。每个专业都将引进台湾高校1/3优质课程资源,专业课程中1/4将由台湾高校及台资数字创意类企业界高管担任。国际化优质课程群组,两岸三地名师荟萃。

  全程实境化教学。依托“数字技术与创意媒体实验中心”逾千万的实验设备及情境体验教室,实现数字创意与制作全环节实境教学。

  长效跟踪、贴身培养。专业教师指导制和项目跟踪制,保证每个学生在项目组里得到专业锻炼,并长期接受相对固定的专任教师的指导。

  毕业生主要流向台资、中外合资及中国移动手机动漫基地等知名动漫、游戏、广播电视台、网络、新媒体、影音制作机构等数字技术与创意服务公司。

软件学院

   软件学院是厦门理工学院所属规模最大的院系,学院采取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和办学体制相对独立。学院位于厦门市岛内思明校区,占地100余亩,环境优美,交通便利,毗邻厦门大学。目前设置有三年制专科软件技术专业(包括WEB应用开发、可视化程序设计、移动应用开发、数据库管理、多媒体制作、计算机办公应用等六个方向)、图形图像制作专业、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包括网络系统管理、网络构建技术方向)。

  学院以“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同步,教学设备与硬件换代同步,“运行机制与市场变化同步””为办学宗旨,为海西经济区建设培养具有竞争力的实用型、技能型软件技术人才。学院以执行“学历+认证+实训”、“校园教学+软件园实训”为教育培养方案,引入微软、SUN、思科网络、华为、Adobe等国际知名厂商的认证体系,来获得相应的专业资格认证证书,以满足当今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人才选拔的要求。学院日常教学全部采用多媒体授课,其中专业课程采用大量的企业真实案例进行教学。IT由学院组织编写的全国第一套IT综合实训教材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并获得国内同行的高度评价。

  学院设施设备完善,“拥有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机房、网络实验室、计算机拆装实验室、语音室、电子阅览室、校内实训中心、”创新创业园,11并配备了CISCO网络教学环境。1000同时,在厦门软件园二期拥有1000余平米的软件园实训基地。

  在毕业生就业渠道上,充分与各大IT企业紧密合作,根据用人单位需求,实施订单式培养、企业实训实习等方式来提升学院毕业生就业率,IT组织、推荐毕业生进入微软、华为、神州数码、中软等知名企业实习、就业。毕业生还可参加专升本考试,成绩合格可进入本科继续深造ATA另外,也可选择继续攻读我校国际合作项目,对于已修相关课程的学分,国外合作大学给予认可,在国外修满其余课程,可获得合作大学的本科或硕士学位。

国际教育学院

  厦门理工学院国际教育学院成立于2008年,具体承办厦门理工学院与国外高校合作办学项目以及课程修读项目,招收中外双校园本科、专科生等出国留学生,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东西方先进文化互补的国际型高级专门人才。

  学院在办学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与管理经验,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主要体现在:

  项目专业设置具有很宽的适应面,充分考虑到了国家和地区、学生家庭经济支撑能力、学生学习能力等各种情况;

  实行中外双校园合作培养模式,分阶段在厦门理工学院、国外合作院校进行培养,实现课程教学与教学管理的国际接轨,课程学分相互认可。学生在国外学习的时间相对较短,减轻了学生家庭的经济负担;

  合作院校均为中国教育部认可的国外正规大学,所授学位获得国际、国内社会认可,含金量高,是学生获得高职高薪的“通行证”;

  引进国外ESL教学体系,实施英语分级教学,因材施教,创立了英语教学品牌;专业课程使用国外原版教材,实施渐进式的双语、全英文教学,使学生尽快适应出国后的学习;

  拥有一支实力雄厚、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打造了一支经验丰富的中外合作办学职业化的管理团队;建立多项奖励机制,设立高额奖学金,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与潜能;

体育部

  体育部是院改制建设后成立的部门之一,其前身是体育教研室。目前,体育部已有教师25人,其中副教授3人、讲师5人、助教14人,教辅人员3人,随着学院规模的不断扩大,教师队伍也日益 壮大,体育部下设有篮球教研室,足球、排球教研室,健美操、武术教研室及综合教研室。

  学院拥有多功能体育馆、400米橡胶标准田径场、健身房、乒乓球室、篮球场、排球场、网球场,游泳池,为体育教学、训练及课外体育活动创造了良好条件。体育部现开设的课程有篮球、排球、足球、田径、乒乓球、羽毛球、网球、体操、健美操、健身街舞、艺术体操、跆拳道、散打、太极拳、太极功夫扇、游泳、体育保健班等,其中我院的特色及优势项目有篮球、足球、太极功夫扇、健美操,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上课和选课内容,提高了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

  体育部将根据二十一世纪人才发展需要,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具有健康体魄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而努力奋斗。

水资源环境研究所

  厦门理工学院水资源环境研究所(Water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Institute,Xiamen Universityof Technology)成立于2007年5月28日。根据厦门理工学院的"开放式、应用型、地方性、国际化"这个学院总体定位,研究所制定了如下16个字的发展方针 :

  一座桥梁,两大支柱

  两大方向,四大领域

  一座桥梁,两大支柱:

  一直以来,高校的科研成果与社会上实际应用的科技水平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如何及时缩小高校与社会之间的这种科技差距,将 高校的科研成果进行应用化研究,及时应用于实际工程

  中是极为重要和有意义的。为此,我们确定厦门理工学院水资源环境研究所的总体定位为:它是连接高校与社会的一座科技桥梁。这座桥梁的一根支柱是纵向课题,另一支柱是横向课题,形成两柱鼎立的局面。也就是说,研究所既重视科研理论的创新,也重视将该领域里新 理论新方法进行应用化研究,并将其及时应用于解决实际的工程问题中。

  两大方向,四大领域:

  总体定位,也就是两大支柱确定之后,尚需确定两大支柱的发展方向,即研究所拟要发展的科研领域。从结合厦门的地方需要出 发,研究所拟定所要发展的科研领域为如下涉及两大主要方向的四大领域。两大主要方向即:化学(生化)方向,水文与水动力学方向。四大领域即:水利与防灾领域,水环境与生态领域,水科学信息系统领域,城市水务领域。

  为了有效开展上述四大领域的科研工作,研究所拟定在未来五年内建设起四个实验室(总投资:5,000,000元人民币)。即:水动力学实验室,水质分析实验室,水处理实验室,下水污泥处理实验室。并力争在五年内将研究所建成具有鲜明特色和一定规模与先进科研水平的水资 源环境研究所。所谓具有鲜明特色,具体而言就是指研究所具有如下三个特色:

  ①具有良好的科研风气

  积极向上的创新风气

  团结协作的团队风气

  效率规范的工作风气

  ②具有广泛的国内国际间的科研合作与交流

  ③具有较强的产学研相结合的应用研究能力

  目前研究所有幸聘请到一些国内外高校知名学者,企业界高级人才为研究所的名誉顾问与顾问。并与河海大学水资源水文学院,日本北海道大学工学研究科河川工学专业,日本太比雅集团等国内外知名高等学府和企业建立了良好的科研协作关系。年轻的厦门理工学院水资源环境研究所,期待更多高层次科研人才的加入,更多科研单位的合作与提携。

继续教育学院

  厦门理工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是代表厦门理工学院行使成人与继续教育管理的职能部门,并具体负责统一实施成人与继续教育。学院位于厦门理工学院思明校区,坐落在厦门岛南端的蜂巢山麓,与鼓浪屿隔海相望,毗邻南普陀、厦门大学;校区依山傍海,草木繁茂,恬静雅致,环境优美,交通便捷,是社会各界人士求学深造、获享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的理想之所。学院内设综合办公室、成人高等教育部和自考与培训部,现有管理人员11名,其中高级职称者2人,中共党员7人,民进会员2人。

图书馆编辑本段回目录

  厦门理工学院图书馆的前身是鹭江大学图书馆,创建于1981年9月。图书馆藏书132余万册,其中电子图书133万册,年订购报刊1700余种。馆藏建设密切围绕学校教学、科研的需要,采用“全开放、大流通”的管理模式,全部实行开架借阅,全面实行自动化管理,最大程度地满足读者的借阅需求。图书馆现已开通采访、编目、流通、报刊、办公等子系统,拥有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等中文数据库以及IDL、Springer、Wiley、EBSCO等外文数据库资源。为全校师生提供书刊借阅、参考咨询、文献传递、市图图书代借、复印等服务项目,读者还可通过图书馆主页进行信息检索、软件下载、网上荐购、媒体点播等。

  图书馆现有正式员工30人,其中高级职称4人,中级职称13人,本科以上学历超过70%,另有合同工24人。设有三部一室:读者服务部、采编部、技术部和办公室。集美校区总馆于2007年建成并投入使用,面积16000平方米,设有基本书库(7个)、外文阅览室、报刊阅览室、电子阅览室、多媒体室、自修室和研究室,阅览座位共计2000多个。电子阅览室配备160台电脑,此外,馆内另配30台检索电脑,供读者随时查询馆藏信息。

  厦门理工学院图书馆厦软分部成立于2011年,面积2000平方米,藏书近10万册,期刊230多种、报纸44种。提供图书外借、报刊阅览服务。

名师风采编辑本段回目录

  黄国和教授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 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1982年北京大学学士,1991年加拿大西蒙雷泽(Simon Fraser)大学硕士,1994年加拿大麦克马斯特(McMaster)大学博士。现任国际环境信息系统协会主席,中加能源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受聘为J. of Environmental Informatics主编,并担任J.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Water International、Energy Sources等近10个国际SCI杂志的特邀主编,以及多个其它国际杂志的编委。曾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福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唯一获奖人)、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优秀论文奖、第二届青年科技奖、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优秀科研工作者奖、福建省“五一”奖章、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全国环境保护事业先进工作者奖等。在环境系统工程、水污染控制工程、废水生物脱氮除磷及生物膜水净化技术、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堆肥腐熟度生物检测技术(多酶电极),堆肥生物表面活性剂提取技术、环境艺术、建筑防灾景观设计及城市生态规划、土壤重金属污染机理及控制、土壤电动力学、化学淬取、植物修复技术等领域有精深的研究。

  近年来,共计在国际国内杂志、书籍、会议论文和研究报告上发表400多篇文章(含国际SCI杂志文章180多篇),并出版专著5部。作为大会主席、秘书长、委员会主席或成员组织或参与组织了多个国际会议,并受邀在20多个国际会议上做主题演讲。领导或参加了70多个国内外的科研项目,包括国家973项目(任首席科学家)、863项目(任首席科学家)、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联合国环境署项目等。其研究领域覆盖了环境系统分析、环境水利、水文水资源、环境流体力学、水污染模拟与控制、农业环境污染控制、环境管理与决策分析、城市环境系统分析、工业污染控制、气候变化研究等。

国际交流编辑本段回目录

  学校重视与国际间及港澳台地区间的教育、文化交流。先后与香港理工大学、加拿大里贾纳大学、英国赫尔大学、日本高知工科大学、日本佐世保高专、新西兰理工学院、韩国釜山东义科学大学、首尔仁德大学、台湾铭传大学、台北教育大学、开南大学等多家高校签署教育合作协议,

  合作办学规模和层次不断提升。自1999年起开始选派学生到加拿大、香港、新西兰、日本等国家和地区攻读本科或硕士课程,还招收少量外国留学生。并多次举办暑期英国学生文化夏令营、韩国中文研修班等学生交流活动。学校还有一批专业的外籍教师队伍,即将开办的国际合作教育学院将为国际合作交流提供更好的平台。

近年厦门理工学院录取分数线编辑本段回目录

  • 录取分数线
  • 专业分数线
高考科目: 生源地: 年份:
年份最低最高平均投档录取人数录取批次
暂无数据
专业大类专业小类专业名称最低最高平均
暂无数据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上一篇深圳半岛城邦物业管理有限公司 下一篇选专业定职业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收藏到:  

词条信息

百科Robot
百科Robot
书童
词条创建者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