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释义
位于四川省,内江市。是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的一所综合性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学校。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445人,专任教师261人,教授、副教授79人,获得或在读研究生学历、学位的教师47人,拥有注册会计师、高级经济师、计算机工程师、建筑安装工程师、石油加工工程师、畜牧师、兽医师等“双师素质”教师146人。学院坚持以“宽基础、高素质、强技能”的办学理念,以机械、建筑和经管为主,同时发展农林牧、信息电子、水利水电、艺术、食品和旅游等专业,形成理工结合、文理渗透的专业结构体系。
|
|
内江职业技术学院 内江职业技术学院是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国家教育部备案的一所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院校。学院位于成渝铁路,成渝高速公路中点和内昆铁路、内宜高速公路起点的内江市,座落于川东南最大的城市广场――大洲广场对岸和风景秀丽的西林公园旁。学院办学历史悠久,建校于1956年,学院先后被授予“省级文明单位”、“办学先进单位”、“工商管理职业资格培训定点院校”和“国家多工种职业技术鉴定站”。现有在校学生5000余人。面向全国13个省市招生。
全院有专兼职教师349人,其中:教授、副教授86人,讲师160人,双师型教师达68人。近年来,学院科研成果卓著;国家级科研成果8项,省部级成果26项,省部级重点课题4项,地厅级成果16项,发表科研论文628篇,出版学术专著、主编、参编教材306部。
学院是一所文、理、工、农多学科综合型高校,面向生产、服务、管理一线培养实用型高级专门人材,突出工科、农牧主导专业,同时发展经贸、管理、水电等专业,实施全学校景色(15张)面素质教育,成才教育和“多证书”制度,培养学生一专多能。学院将从05届新生开始,实行学分制。大专生在学院学习期间除按国家政策正常专升本外,还可同时套读我院与西南科技大学、四川农业大学联办的应用型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班或成人本科,读专科的同时,套读本科。
贫困学生助学措施多 贫困学生可申请国家助学贷款、特困学生可申请困难补助、勤工助学、勤工俭学;学院有完善的奖学金制度。学院占地面积600亩,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学院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建有标准跑道、足球场、篮球场、排球场。学院教学大楼、实验大楼、图书馆、学生食堂、学生公寓、医院、电教中心配套齐全。图书馆藏书24万册,期刊400余种。
有语音室、多媒体教室、计算机室、财会模拟实习室、ADSL宽带网电子阅览室、远程网络教学室。各种实验室等50多个,拥有计算机700多台,有校办工厂、实训、实习场26个。
学院坚持以全新的办学理念、摒弃旧有办学模式和思路,高起点、严要求,带领全院职工,坚持课堂与课外并重、基础与专业并重、知识与技能并重、传统与创新并重、成人与成才并重,突出“宽基础,强技能,高素质”的办学特色,树“厚德 博学 求是 创新”的校风。内江职业技术学院的建设与发展,正出现方兴未艾之大好趋势,欣欣向荣之美好前景。
厚德、博学、求实、创新
一、厚德 “德”为立身之本。提高修养,完善学生品德,成就作为一个社会人的基本道德水准,体现的应是高职教育培育合格人才的“首要性特征”。培育职业人才恪守道德之义,是高职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二、博学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才”为处世之本。学问之“博”,包括着广度和深度两大方面。努力培养出既有较宽知识范围又具较强实践技能的复合型人才,使学生在多元化市场经济大潮中能倍受社会青睐,正是高职教育“宽基础、高素质、强技能”育人模式的具体体现,这是高职教育造就人才的“重要性特征”。 三、求实 “职业”的本质决定着从业者所必备的务实内涵。我们一定要在实事求是、崇尚科学、严谨治学、注重实践的精神引导下,砥砺学生求扎扎实实之学,做实实在在之人,以“真才实学”成就学生明天事业的辉煌。 四、创新 在人类竞争日益激烈的历史条件下,大到民族、国家、政党,小到企业、公司、个人,谁能够不断开拓创新,不断实现“与时俱进”,谁就能在竞争中占居有利地位,获得更多的发展机遇和更大利益,谁就能“任凭风浪起,自有稳渡舟”。有新乃进,无新则后,落后则汰,这历史演进的法则就是如此催人奋进而令人不甘平庸和落伍。2003年内江经济技术学校、内江农业学校、内江水电学校合并升格为内江职业技术学院
2008年10月内江职业培训学院并入内江职业技术学院 一、内江经济技术学校 1999年内江财贸学校、内江工业学校合并组建内江经济技术学校 1.内江财贸学校 1956年内江专区粮食干部学校创建 1959年内江专区粮食干部学校更名内江财政贸易干部学校 1974年内江财政贸易干部学校、内江商业学校合并组建内江财贸学校 2.内江工业学校 1976年内江农业机械化学校创建 1986年内江农业机械化学校更名内江工业学校 1992年内江工业学校更名内江培伦工业学校 1997年内江培伦工业学校更名内江工业学校 二、内江农业学校 1956年内江农业学校创建 1959年内江专署合作干部学校并入内江农业学校 1956年内江专署合作干部学校创建 1962年内江农业学校撤销 1963年内江农业学校复校 1973年内江农业学校更名内江地区农业学校 1985年内江地区农业学校更名内江农业学校 三、内江水电学校 1958年内江工业职业学校创建 1964年内江工业职业学校更名内江水电学校 1969年内江水电学校撤销 1974年内江水电学校复校 四、内江职业培训学院 2000年内江市轻化工业技工学校、内江市商业技工学校合并组建内江职业培训学院 1、内江市轻化工业技工学校 1964年内江地区轻纺化工业技工学校创建 1985年内江地区轻纺化工业技工学校更名为内江市轻化工业技工学校 2、内江市商业技工学校 内江市商业技工学校创建学院党委书记:衡代清,男,1954年2月生,四川梓潼县人。中共党员。管理学教授,教授级注册咨询师。毕业于西南师范学院教育管理专业,西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专业研究生班结业。1992年8月起曾先后担任绵阳经济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副校长、西南科技大学校长助理,2004年3月至2011年1月担任内江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院长。现任内江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中共内江市第五届党代会代表。
在科研方面先后主持承担了四川省教委重点研究项目《国有企业行为目标及其矛盾的研究》;绵阳市科委重点项目《绵阳市中小企业改革与发展战略的研究》等课题的完成。参与完成了四川省社科基金“九五”规划课题《农业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的研究。近五年来,在省级以上刊物撰写和发表论文、论著21篇(本)。其代表作主要有:《国有企业行为目标及其矛盾的研究》;《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模式、制约因素和对策》;《乡镇企业“二次创业”的必然选择》;《中小企业发展的优势、问题和对策》;《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制度创新》;《企业的合力在于断的创新》;《企业激励艺术论》等均被有关刊物转载和收录。主编统编教材2部:《乡镇企业管理》、《现代企业管理学》;主编教材1部:《农业经济技术学》;专著1部:《农业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的理论与实践》;参编教材2部:《工业技术经济》、《管理学原理》。有七项成果获得了省、市级以上奖励:(1)《国有企业行为目标及其矛盾的研究》2001年被四川省教育厅评为人文、社科三等奖;(2)《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模式、制约因素和对策研究》,2001年被中国行政研究学会评为一等奖,绵阳市政府三等奖;(3)《乡镇企业“二次创业”的必然选择》,2000年被中国管理研究院学术委员会评为二等奖;(4)《农业产业化经营制度创新》,200年被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评为学术成果二等奖;(5)《自然灾害与四川21世纪农业可持续发展》,1999年被评为绵阳市政府三等奖、四川农经学会二等奖;(6)《知识经济时代高等教育肩负的使命及对策》,2002年被四川科技经济研究院评为一等奖。(7)《农业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的理论与实践》(专著)获得绵阳市政府2004年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四川省政府2005年第十一次社会优秀成果三等奖。 在主持内江职业技术学院全面工作期间,求真务实、勤政廉政、勇于开拓创新,工作思路敏锐。提出了“外塑形象,内强素质,打造品牌,全面发展”的工作思路和“人才强校,质量立校,特色建校,和谐兴校”的办学方针。坚持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以教师队伍建设为根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培养社会急需的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狠抓了学院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学院党政职能管理机构和教学系、部机构。制定了几十个规章性文件、制度,并严格执行。狠抓了教风、学风、考风、考纪整顿,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学改革。重视教学设施设备投入。重视学生实践技能培养和思想政治教育。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学院整个面貌,师生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教学管理,内部改革、职工队伍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教学质量明显提高。毕业生就业率达到100%。同时,学院还与省内外有关著名企业签订了订单式培养人才合同,保证了学生就业渠道畅通。 艺术系学生作品(20张) 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彭方弟,男,汉族,四川荣县人,1955年4月生。大学本科,教授。中共党员,内江市第五届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现任内江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1980年—2000年7月先后担任内江师范专科学校团委书记、人事处副处长、学生工作处处长、党委委员、校长助理、副校长;2000年7月—2010年12月先后担任内江师范学院党委委员、党委常委、副院长等职务。先后在国家、省级刊物发表文章二十余篇。其中在核心刊物发表的文章有:《探索》1992年第一期《也谈人权》、《探索》1994年第五期《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特征的发展》;《探索》2002年第6 期 《江泽民对邓小平科技思想的新发展》;《学海》2002年第6 期《略论邓小平同志的科技伦理思想》;《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3第4 期《学习型社会与高等学校的地位和作用》;《探索》2003年第2 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高等教育的地位、作用和任务》;《天府新论》2003年第五期《试论江泽民同志的高等教育思想》;《理论导刊》2003年第十一期《浅谈校训》;《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十期《新形势下西部新建师范院校的办学选择》等部分文章曾被《新华文摘》、《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等刊物转载和摘录。曾经参加由四川省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年8月出版的《人才、人生、人师》一书的编写;担任四川省思想道德修养统编教材编写组成员,参编由《四川教育出版社、四川民族出版社》1999年7月出版的四川省思想品德课统编教材《思想道德修养》的编写工作,撰写第一章。2000年8月作为编著之一参加了《天地出版社》出版的《四川省区域经济发展》编写工作。2005年1月担任第二主编出版了由《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科研成果曾经获教育厅第五届人文社科奖三等奖一次;获省教育厅德育科研成果二等奖两次;获内江师范学院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两次。 在工作中多次受到省、市级有关部门和学院奖励。曾经获得省、市、学院多种荣誉称号。 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张钦哲,男,汉族,1956年8月生,四川省荣县人。中共党员。成都体育学院函授大专学习,专科毕业;四川省委党校经济管理专业本科毕业。曾担任内江农业学校副校长。现任内江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学院副院长:龙延庄,男,汉族,1958年11月生,四川省乐至县人。中共党员。财政学副教授。四川省委党校经济管理专业本科毕业;四川行政财贸管理干部学院财政学专业本科毕业;2003年参加国家经贸委经理学院高级工商管理研修班学习结业。曾先后担任内江财贸校副校长、内江经济技术学校副校长;现任内江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 学院副院长: 刘江,男,汉族,1962年3月生,四川省威远县人。中共党员,九三学社社员。机械制造副教授,工学学士。毕业于成都科技大学(现四川大学)精密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曾先后担任内江工业学校副校长、内江经济技术学校副校长。现任内江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 学院副院长:樊勇,男,汉族,1964年4月出生,上海市人,中共党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副教授。内江师范学院物理专业大专毕业,北京科技大学管理工程计算机会计专业大专毕业,四川省委党校经济管理专业本科毕业,四川省工商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研究生毕业。曾先后担任内江财贸学校计算机教研组组长、内江经济技术学校电工电子教研室主任、内江职业技术学院信息电子工程系主任,现任内江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 学院副院长:廖中元,男,汉族,1958年1月出生,四川省资中县人。中共党员,中共内江市第五次党代会代表。1976年7月参加工作,1981年元月毕业于内江师范学院数学专业。数学高级讲师。曾先后担任四川8850厂团委书记,内江市轻化工业技工学校校长兼党支部书记,内江职业培训学院党委书记、院长。现任内江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 学院工会主席:隆元烈,男,汉族,1954年7月出生,四川资中县人,中共党员。内江教育学院中文专科和内江师范学院计算机应用专科毕业,2001年获四川省教育厅核发的双专科毕业证明书、副研究员,2004年6月起先后担任内江职业技术学院党委组织部部长、人事处处长,党委副书记,现任内江职业技术学院工会主席。以应用电子技术、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等信息时代的核心技术作为主干学科,具有电子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有机结合的独特优势。学生毕业后可适应电子、通信、商务和信息工程等较宽领域的工作,设有计算机应用技术、软件技术、应用电子技术、电子工艺与管理、通信技术、电子商务六个专业。
经过多年的改革与建设,信息电子工程系已拥有了一支结构合理、实力较强、具有“信息科学工程背景”的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全系现有教职工59人,其中副教授9人,讲师12人,硕士研究生14人,双师型教师25人。信息电子工程系注重产学研结合。先后与西南科技大学联办信息管理与服务自考本科专业,学生在校可获得自考本科学历;与北大青鸟合作办学,不断拓展办学渠道。 信息电子工程系多年来深入教学改革、加强专业建设,教学成果显着。在课程建设方面,《电子技能训练》为四川省精品课程,《模拟电子线路》、《计算机组装与维护》两门课程为院级精品课程。在教材建设方面,近5年由专业教师主编出版的教材10余种。在教科研方面,“现代教育技术和高职《电子商务》课程教学的整合研究”、“电子专业实训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建设研究”、 “高职计算机专业的课程改革与教材建设研究”、“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创新理论与实践”等被确立为省级、院级高等教育课程改革立项项目。近年专业教师在省级以上公开刊物上发表论文40余篇。 信息电子工程系是学院重点支持发展的系部之一, 在实验实训基地建设方面学院投入了大量资金。目前已建有电子工艺实训室、电子电工实训室及电子线路实验室、通信原理实验室、计算机组装实验室、网络实验室、EDA技术实验室等一系列专业实验室。与深圳富士康科技集团公司、广东东莞威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上海达丰电脑有限公司、中国平安、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等知名企业共建校外实训实习基地,与中国移动内江分公司建立了院内实训基地和员工培训中心。 信息电子工程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学生技能实训为主线,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努力实现了学校与企业的无缝对接。在“2+1”培养模式基础上已初步形成了通用平台+技术中心人才培养模式,每年组织学生参加电子大赛、ITAT技能大赛、数学建模大赛等,学生就业率均保持在95%以上。内江职业技术学院苏州校友会成立于2010年5月1日,由内江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学生自发组建针对校友的服务性公益组织,会址在江苏苏州。内江职业技术学院苏州校友会将加强校友之间的联系,促进校友之间的友谊和合作,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维护校友利益;加强校友与学院的联系,关心和支持学院的建设,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和繁荣富强贡献力量。苏州校友会的工作宗旨和服务目标是:“铭记职院校训,发扬互助精神,搭建交流平台;扶持校友发展,共享市场人脉,报效祖国家乡!”
苏州校友会是为我院广大校友毕业生服务的公益性组织,不以任何形式收取任何费用。 苏州校友会终生名誉会长为对我院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的衡代清教授,名誉会长为学院院长彭方第教授。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