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珠江新城【西塔】夜景(4张)
【别称】:广州西塔 【建设地点】:广州市珠江新城J区 【开工时间】:2005年12月底 【竣工时间】:已竣工 【占地面积】:3.1万平方米 【建筑面积】:44.8万平方米 【建筑高度】:楼高432米,加上直升机停机坪总高度达到440米 【建筑层数】:103层 【结构形式】:钢筋混凝土结构 【投资单位】:广州市城市建设开发有限公司、广州市城市建设开发集团有限公司、越秀投资有限公司(联合体) 【设计单位】:Wilkinson Eyre Architects Ltd及Ove Arup&&Partners联合体 【建设用途】:写字楼,酒店,观光等设施 【英文名称】:Guangzhou International Finance Centre一是该项目在超高层建筑中首次应用创新的钢管混凝土巨型斜交网格筒中筒结构体系,该结构具有足够的抗侧刚度和优异的抗震性能,能有效抵御强风、地震的侵袭。 二是该项目是世界上最高的采用全隐框玻璃幕墙系统的建筑,主塔楼8.5万平方米的玻璃幕墙面积也是目前超高层单体建筑之最。
三是施工单位自主研发了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整体提模系统,该系统的应用,创造了主体结构施工两天一层的世界新速度。 四是施工单位自主研发了C100超高性能免振自密实混凝土,并将其一次成功泵送到411米的高度,创造了同类混凝土超高泵送的世界新高度。 五是该项目是世界上第一座自施工阶段开始就进行系统性结构健康监测的超高层建筑。 一个地标建筑的价值,不只是仅靠高度,还有它优美的外观,出色的结构、完善的功能、节能和环保的要素以及人文精神的承载。或者说地标建筑带来的利好是新技术的喷涌,土地资源的高度利用,城市实力的陈列,甚至一个城市高级偶像的诞生。广州国际金融中心(昵称西塔,以下简称广州国金中心)——广州新的城市名片,全球国际化大都市中的耀眼明珠,将把广州的国际形象全面提升到新的高度。 广州国际中心集合了世界当代工程结构和施工的最新技术,通过越秀集团和施工总包单位中国建筑总公司———广州市建筑集团联合体通力合作,在业内专家多个世界级的设计和顾问单位的配合下,攻克了诸多世界级施工难题,实现了多项技术新突破,并创造了五个世界第一。一个地标建筑的价值,不只是仅靠高度,还有它优美的外观,出色的结构、完善的功能、节能和环保的要素以及人文精神的承载。或者说地标建筑带来的利好是新技术的喷涌,土地资源的高度利用,城市实力的陈列,甚至一个城市高级偶像的诞生。广州国际金融中心(昵称西塔,以下简称广州国金中心)——广州新的城市名片,全球国际化大都市中的耀眼明珠,将把广州的国际形象全面提升到新的高度。
广州国际中心集合了世界当代工程结构和施工的最新技术,通过越秀集团和施工总包单位中国建筑总公司———广州市建筑集团联合体通力合作,在业内专家多个世界级的设计和顾问单位的配合下,攻克了诸多世界级施工难题,实现了多项技术新突破,并创造了5个世界第一。写字楼示范层 软硬件配合、交通集聚效应明显 促成入驻企业升级 软硬件配合促成入驻企业升级 广州国金中心主塔楼三分之二的楼层(1-66层),将建成符合国际领先标准的超甲级写字楼,是为全球知名企业打造的全球企业总部。首层为挑空13.5米的写字楼大堂,现代高雅,大堂的视像媒体每天同步直播国际最新动向,最新资讯即时全面接收。净高超过3米的办公楼层空间,媲美世界顶尖写字楼。在物业管理方面,广州城建地产与世邦魏理仕签订了国际金融中心写字楼首席租赁代理合同。世邦魏理仕是全球最大商业地产服务公司,也是世界500强中唯一的物业管理公司。 目前,项目超甲级写字楼部分招租情况良好。自2009年8月正式启动全球招商以来,第一期面积已被预租一空,租出面积现超过3万平方米,数十家全球知名企业包括500强企业已进驻其中,现已推出第二期单元。项目于2010年10月15日进入试运营阶段以来后,前来参观咨询的企业更是络绎不绝。 超甲级写字楼具有超级配套 楼高432米的广州国际金融中心,是独具特色的世界顶尖综合商务体,包括超甲级写字楼外、国际会议中心、酒店式服务公寓、超豪华五星级酒店、高档商场、高级餐厅、地下停车库等。值得一提的是,广州国金中心项目裙楼近5.3万平方米的商业部分已引进广州友谊百货在沿袭广州友谊商店高端百货定位的基础上提升档次,致力打造广州最高端的友谊品牌,以国际顶尖品牌为核心,国际一二线品牌为主力,着力打造一个代表广州、代表华南地区消费水平和文化品位的商场,辐射、影响珠江新城CBD高端商务需求。而香港兰桂坊集团将领衔运营珠江新城核心区中央广场及地下空间项目。这是世界上一次性建成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地下空间立体开发项目之一,拟打造成集百货零售、文体休闲、餐饮等商业功能于一体的国际级、园林式和景区式购物中心。 花城广场成写字楼“后花园” 而站立在广州国金中心之上,让人感觉最为震撼的则是其景观。因为是独特的筒中筒建筑结构,项目的景观可谓是270度环绕无敌景观。在示范单位,让人印象最为深刻的则是东、南两面的景观。而在项目的南面,是电视塔,紧邻项目东面的是已建成的中轴线广场——花城广场,而花城广场再往东,则是东塔地块。把视线再往外看去,珠江新城CBD的一系列景观尽收眼底,五大标志性建筑以及众多高低不同建筑物的城市景观。这里有几百亿元甚至更多的市政投入,也是广州至贵的城市景观。 此处值得大书特书的是总规划占地面积56万平方米的“花城广场”,可被视为广州国金中心的“后花园”。花城广场位于城市新中轴线珠江新城核心节点,此前也被称为新中轴线广场,被誉为广州的“城市客厅”,是广州目前一次性建成规模至大的综合性地下空间开发项目,相当于10个人民公园大小。 有出入口直接通往地铁三、五号线 除了建筑方面的先进性,广州国金中心的交通充分体现了其地标性集聚效应,入驻企业尽享交通之便利。 广州国金中心位于珠江新城西南部核心金融商务区,东临珠江大道,西靠华厦路,南接华就路,北望花城大道,处于新城市中心的中轴线上,得天独厚地坐享珠江新城核心区的立体交通优势:地铁三、五号线唯一交汇站、城市轻轨、多个公交车站、的士站及地下旅客捷运系统等汇聚,快速贯通广州三大核心经济商务圈,直达体育中心及广州火车东站,实现快捷商务办公,成为立体交通华南枢纽。西塔将是珠江新城交通枢纽,不仅地铁三号线、五号线、从广州火车东站到电视塔捷运系统接驳,地下空间还与珠江新城CBD写字楼以及少年宫等标志性建筑连接。目前,在广州国金中心友谊百货门口处,有出入口直接与地铁三、五号线相连。可以说,广州国金中心是一座交通便利的地铁上盖物业。 此外,广州国金中心拥有充裕的地下空间,在东、西双塔的地下空间连通后,不但规模更为庞大,而且是未来广州轨道交通网络中最大的枢纽站之一,将地铁网络与轻轨交通有机地结合起来,无论在资金流、人流和物流等各方面均具备空前卓越的经营空间。依托这一枢纽地位,广州国金中心地下空间的功能主要包括:商业功能、商务服务功能、金融服务等功能。项目还有1700个停车位,而其地下停车位也与地下空间停车位相连,充分满足租客的停车需求。 广州国金中心独特的设计魅力 罕有运用巨型斜交网柱筒中筒结构的超高层建筑 广州国金中心的设计方案,是经由广州市城市规划局于2004年组织的国际邀请竞赛征集的12个方案中选出的,其设计理念为“通透水晶”,其目标就是使之成为一座造型优美体量雅致的建筑,从而发挥其在勾勒城市空中轮廓方面的重要作用。 如今,这个建筑物屹立在广州中轴线上。站在广州国金中心下面抬头仰望,整个项目身形巨大,巍峨磅礴,连通身旁的附楼,共同成为中轴线上至雄伟的建筑群,并和珠江对岸被广州市民亲切称为“小蛮腰”的广州塔形成了互相辉映之势。 广州国金中心的主塔楼建筑平面是由六段圆弧组成的圆弧三角形,以独特的曲线形状及透明的光滑建筑立面为主要思路设计,通过渐变宽度形成两头小中间大,显露出建筑物优美独特的纺锤外型。建筑的结构采用独特创新的巨型斜交网格支撑体系,呈现出清晰可见的流动几何图案,并和楼板的分割及幕墙体系产生强烈的视觉对比。“钻石形状斜网格”结构随着塔的高度,逐步进行尺寸缩减。这种延伸性的设计将使得地面的游客感受到楼体“直入云霄”的视觉震撼。 建筑体的外衣是钢管混凝土巨型斜交网格外筒,其内部体态则是钢筋混凝土内筒,连接内外筒的则是钢-■组合楼盖。这种独特创新的筒中筒结构体系在目前的世界超高层建筑中尚且是罕有的一个。整个建筑外立面精美流畅,典雅现代,极为晶莹剔透而又瑰丽多彩,全面区隔并超越过往的传统高层建筑。 防风抗震能力——可抗八级地震、百年一遇大风 这种独特创新的筒中筒结构体系,具有足够的抗侧刚度和优异的抗震性能,遭遇撞击和爆炸等突发事件,只会局部破坏,不致引起连锁反应而倒塌,结构整体安全度高。 超高层建筑受到地震、大风的影响远甚于普通建筑。而广州国金中心平面类似三角形的体形不仅本身能明显减少侧移,并且钢管混凝土巨型斜交网格外筒抗侧抗扭刚度好,加上整个筒中筒的结构也使得建筑物自重轻,单位面积的重度比一般混凝土结构减少了近30%,从而地震反应减弱。结构模型振动台试验表明,即使在八级罕遇地震(广州抗震设防烈度为七级)作用下,广州国金中心仍然屹立不倒,并且没有受到太大破坏。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同济大学分别进行的微粒混凝土模型、有机玻璃模型振动台试验表明,广州国金中心可抵御八度罕遇地震(广州抗震设防烈度为七度);同时,美国CPP公司和汕头大学分别进行的风洞试验结果都显示,在百年一遇的大风作用下,位于塔楼内的人都不会有不舒服的感觉。 抵御突发事件能力——钢+混凝土保证结构稳定性 作为超高层建筑,除了防风、防震之外,人们最关心的莫过于抵御突发事件的能力。相关工程技术人员介绍,“如果广州国金中心遇到一个局部的火灾或者爆炸事件,只会局部被破坏,而不会发生连续倒塌。”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也离不开其独特的建筑结构。原来,钢本身难耐高温,但是外筒在钢管中注入了混凝土,混凝土本身具有耐高温的特性,加上钢管对混凝土有约束性,所以,钢管混凝土的外筒结构具有良好的抗冲击和防火性能,而内筒钢筋混凝土结构也有良好的防火性能。更为重要的是,斜交网格结构遇到突发事件的冲击只会从钢管混凝土斜交的节点处断裂,从而确保了结构的稳定性。 而钢管混凝土相交的节点成为斜交网格结构的重点和难点。在两根同样受力的钢管混凝土柱相交时,为了外形优美,相交的节点截面积只能相当于一根钢管混凝土柱的截面积,却要承受两根钢管混凝土柱所能承受的强度,而且每个节点处高约10米,如果不够坚固,将功亏一篑。为此,在华南理工大学承担的节点试验研究中,设计人员们创新性地对节点采取了特殊的构造,不仅采用更高标号混凝土,而且增加了钢管壁厚度。 国内超高层建筑中具领先地位的智能安全系统 如果说结构是建筑的骨骼,那么,智能系统可以说是建筑的神经。而智能集成度相当高的广州国金中心就具有发达的神经系统,包括了安全防范系统、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公共应急广播系统、一卡通系统、停车场管理及车行导向系统、设备监控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综合布线、信息系统、会议系统、通信网络、可视对讲系统、有线电视及卫星接收系统等19个智能系统和各弱电子系统的集成等。而如此全面的智能系统在国内超高层建筑中具有领先地位。 火灾预警能力强 广州国金中心配备有完善的消防报警设施,包括先进的漏电火灾报警系统、分布光纤感温报警系统、智能应急疏散指示系统、智能应急广播系统。这个国内领先的火灾报警系统,不仅可以光纤感温,电气主干电缆的运行温度还可对电气设备进行漏电火灾报警。光纤测温以往只用于电厂等工厂,此次考虑到高层建筑火灾多是电气线路和设备引起,所以安装了这一系统。 值得一提的还有如烟气控制,通过计算机模拟重点部位火灾发生后烟气产生的速率及楼层空间2米以上烟气能见度,合理确定排烟口的分布,延长可利用疏散时间;使用低烟无卤材料的电气线材外套,减少火灾发生时有害烟气的产生。在自救系统中还引入了具有早期预警语音疏散功能的应急广播系统。 同时,广州国金中心一旦遇到火灾等突发事件,还有两项在国内超高层建筑中独一无二的硬件设施将发挥重要作用。一是位于楼顶的直升机停机坪,人员可快速疏散;一是所需的全部600吨消防用水(相当于60辆10吨消防车储水量)都置于楼顶,水系统基本覆盖为常高压系统,需要使用时只需用重力流灭火即可,这确保了供电供水中断时也可及时有水灭火。 无惧雷电 广州国金中心楼高423米,可以说有三分之一都是在云层中的,防雷安全也十分重要。广州国金中心的防雷安全,通过雷击风险评估,合理确定建筑物防雷等级及措施,对建筑物防雷设计、信息系统防雷及施工过程防雷安全措施均已全面考虑。还有三回路供电(即双子站供电、中轴站供电及自备9000KW发电机组供电),可确保供电系统安全。双冷源供冷(即区域集中供冷冷源及自备供冷冷源),可确保供冷系统安全。 为此,广州国金中心的设计人员详细调查了解了广州国金中心周边5公里、10公里、20公里的雷电分布情况,参照国家制定的适用于爆炸危险品建筑的防雷标准、根据掌握的此地区雷电资料设计了广州国金中心的防雷方案。设计人员告诉笔者,将广州国金中心的钢管混凝土柱设置防雷引下线,每层梁架、玻璃都成了避雷设施,同时,为电气设备设置了浪涌保护器避雷器避免雷电冲击。 只需1分钟30秒就可从底层到达顶层 除了安全上智能系统给予的保障,它还能带给人们诸多便利。比如人们今后进入拥有1700多个车位的广州国金中心停车场时将会看到清晰的停车指引,停车区位指引字幕将一路指引司机将车停放到指定区域,并且地下空间空气监测系统可检测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实时更新空气。 其电梯系统局部采用的是双层穿梭电梯,即电梯有两个轿厢,可同时停靠于两层,提高了运行效率。理想状态下1分钟30秒就可从底层到达顶层。电梯的转换层特别方便。在底层乘坐处有清晰的标识说明,先乘坐到相应的转换层,然后再进行换乘。在各楼层上班人员在不同的转换层得到有效的疏散,节约了大家的上下班时间。另外,西塔的会议系统采用全数字技术,可以自动跟踪摄像;一卡通系统则让使用者用一张卡就可以进出门、停车、考勤、就餐、消费、用水电气、乘电梯等。 低碳节能设计 实现建筑与人和自然的和谐 在科技环保上,广州国金中心集中世界先进建设和管理技术,建筑、结构、电气、节水等多方面作了创新和优化设计,实现建筑与人和自然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统一。 全封闭的103层的广州国金中心设备运行系统极为庞大,要节能,其霓裳首当其冲。所以,它的外衣都是玻璃幕墙,采用的材料是中空双层LOW-E玻璃。纳米镀膜玻璃可以有选择性的透光,该材料遮阳系数低,能抵挡70%的太阳光,有效的隔绝太阳能辐射。该玻璃传热系数也很低,比普通玻璃低50%,从而,相比普通玻璃外墙建筑,这身外衣可以减少40%的热量进入室内,降低运营能耗。此外,半钢化夹胶中空Low—E玻璃可大幅度降低自爆率,夹胶保证玻璃不会脱落,人们不用担心走在广州国金中心下面的安全了。 变频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西塔的空调、水泵和空气系统中。不仅水泵变频调控,充分利用市政给水管网的压力,而且所有的空气系统变频变风量,空调也采用变频技术节电,并且秋冬季等气温较低的季节,大楼的空气系统采用全新风起到少用空调多通风、节能的效果。同时冷源部分是一个由冷水机组、高频泵等智能设备及末端组合空调机组合成的多变量系统,通过建立动态控制模型,通过预测控制,超前调节等控制技术,解决集中供冷大马拉小车的问题。 垃圾等污物排放上,全部实施管道或集中回收系统,无异味、无污染,广州国金中心内设有真空密闭的垃圾传输管道,每个楼层有垃圾投放站,人们只要将密封好的垃圾投入垃圾箱中,按下按钮,垃圾就被真空输送到中央垃圾收集箱内,并可自动区分可回收和不可回收。 此外,广州国金中心采用大量LED光源、庭园灯,公共区照明采用智能控制,部分扶梯也变频控制。广州国际金融中心项目于2007年1月31日开工,于2009年11月3日竣工,总工期1007天。主塔楼地上103层,地下4层,是华南地区第一高楼。整个项目包括有3.5万平方米的商业、7万多平方米的酒店、5万多平方米的公寓和18万平方米的写字楼。广州国际金融中心集办公、酒店、休闲娱乐为一体,矗立在广州新城市中轴线上,建成后将成为展示广州城市新形象的地标建筑。 建筑特色 依中轴线而生,临珠江而立。耗资60亿,楼高103层,身长440米,钢网交织,水晶加身的广州国际金融中心,它鹤立于CBD最核心的商务区。广州国际金融中心的设计方案,是经由广州市城市规划局于2004年组织的国际邀请竞赛征集的12个方案中选出的,其设计意念为“通透水晶”。建筑结构采用钢管混凝土巨型斜交网格外筒与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内筒的结构体系,在世界超高层建筑中是唯一的一例。
这座名为“广州国际金融中心”的大厦,人们更愿意唤它的昵称“西塔”。没有人怀疑它将是广州最新鲜的地标。她修长而通透的水晶之身将为广州这座有2200年历史的岭南老城嵌入更多时尚的元素。她不光是这个城市里夺目的风景,她还是被寄予了整个城市金融业希望的图腾。 广州国际金融中心,一出生就风华正茂。她甚至还没出生,就被幻想溢满。她安静地立在广州中轴线的旁边,以其通透而修长名动四方。广州国际金融中心,它就站在江边,与电视塔相呼应,这个3亿元的外墙玻璃幕纱般自432米的高空倾泻而下,横陈交错的钢柱,纵横着如芭宝利的格子一样向上攀升。她弧形幕纱流畅着带些冷艳,弯曲中略有温婉。钢铁沉重的纠结,攀升处总显柔肠。那样的矛盾的组合,在挑战传统审美的同时,总有突显张力的欲望,但这欲望终归被内敛的理性束缚。建筑总是这样被一个城市的气质浸染,广州国际金融中心就像广州,先锋不是她的代名词。
440米的修长美人,她的成长史,却远不如效果图上那么轻盈。早在16年前,广州国际金融中心今天生长的珠江新城刚刚完成规划。超高“东西”双子塔选址于新城北部,靠近黄埔大道的位置。没有人能准确地预测立于水边的“二美”将是如何的仪态万方。 只因“摩天情结”常存,这也让广州国际金融中心的成长一路历经名分的竞争。尽管在襁褓中就享着“国内第一高楼”的盛名,而广州国际金融中心尚未长成,“国内第一高楼”的名分已旁落他人。2007年1月26日广州国际金融中心开工时,还曾承载广州人的虚荣,有盖过“上海金茂大厦”的骄傲。不想广州国际金融中心离封顶尚有4月,曾受困于亚洲金融危机的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在停工6年后,高歌猛进,于去年8月达到492米的高度,广州国际金融中心显然无法超越,而近邻深圳的京基大厦两年后也将刷新华南摩天楼的记录。 好在一个建筑留住时光,不只是仅靠高度。还有它优美的外观,出色的结构、完善的功能、节能和环保的要素以及人文精神的承载。罗丹说:“美的风景,其动人之处并不在于它呈现的舒适的感觉,而在于它隐示的思想”。 或者摩天楼带来的利好是新技术的喷涌,土地资源的高度利用,城市实力的陈列,甚至一个城市高级偶像的诞生。但我始终相信,直至有一天,当人类无需要宏大的建筑来构筑内心的坚强和自信,那时,或者,也只有那时,我们才能真正造出“天使遗落在人间的玩具”。 不过,当下,人们关心的,仍然是广州国际金融中心的水晶之身能否破“劳伦斯魔咒”。经济学家劳伦斯曾经说过,高楼崛起总是与经济低迷相伴随行,承载了广州金融业图腾之梦的广州国际金融中心,也是封顶于金融危机肆虐的季节,招商于市局低迷之时。西塔能否如其筒中筒的结构一般,吸金固金,如其身姿一般坚挺于经济的低谷,我们拭目以待。1997年,许培武拍下珠江新城第一张图片时,那里仍河道纵横,竹排仍然是那里渔民们进出新村的交通工具,偶尔还能看到垂钓的人。今天的广州国际金融中心立起的地方那时是渔民村和猎德村的果园。许培武看着水乡渐渐逝去,从林慢慢升起。在他看来,整个珠江新城就像一个进城的少女,洗脚上田12年之后,已经成为这个广州城里的“时尚新锐”。
站在云上 宛若仙境 发言人 刘超,广州国际金融中心工程的监理工程师 “我第一次上来的时候脚都有点软,视觉冲击实在太大了。”刘超已经来广州生活了十多年,他很喜欢在广州国际金融中心顶层欣赏广州的美景。“玻璃幕墙吊装前,有时能看到云雾从广州国际金融中心中间缓缓穿过,好像人间仙境。” 刘超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次云层密布时,脚下的城市完全隐去,只有中信,新电视塔等超高建筑的尖端部位露出云端,茫茫云海上的建筑奇观带给人们超凡脱俗的视觉体验。广州市城市建设开发有限公司、广州市城市建设开发集团有限公司、越秀投资有限公司(联合体)于2005年9月20日取得广州国际金融中心的开发权,预计项目总投资约60亿元人民币。建成后的广州国际金融中心将占地面积3.1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44.8万平方米,由地下4层、地上103层的主塔楼和28层的附楼组成。负责施工建设的是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和广州市建筑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体。
2003年1月22日 规划要建双子塔 2003年公布的《珠江新城规划检讨》将这对超高双子塔的位置从北面移至南面珠江边。据说,这样的调整是为了呈现建筑天际线的一种韵律美,从中信大厦到天河体育中心,再到双子塔超高层建筑,新中轴线将呈现出一种波浪起伏的恢弘气势。 2004年11月9日 选中“通透水晶”方案 参与竞标的设计方案一共有12种,来自世界各地的设计师有精彩创意。经过多轮评选和市民投票,英国威尔森·艾尔建筑师事务所的“通透水晶”方案最终胜出。 2005年9月20日 城建地产中标 2005年的一场土地出让吸引了众人目光。富力、恒大、城建、新世界、新鸿基和上海长峰六家地产巨头参与广州国际金融中心竞逐,最终越秀投资和城建地产以总价10亿元,楼面地价2856元/平方米的报价将该地收入囊中。 2007年6月6日 地上工程开工 完成地下四层建筑后,这座超高层建筑终于在这一天破土而出,项目总工期为1007个日历天,实现了“两天一层”的世界新速度。 2008年5月29日 安装第一块玻璃幕墙 为了实现通透水晶造型,1万多块隐框玻璃幕墙为中心穿上了精致的外衣。 2008年12月31日 广州国际金融中心封顶 广州市长张广宁在这一天乘坐工程电梯历时7分半登临西塔楼顶,他亲自为西塔最后灌装的混凝土挥动铁铲。 全部施工计划耗时1007天,2009年10月28日竣工,2010年正式投入使用。金融中心聚集效应非常大
广州国际金融中心的目标客户是世界500强企业、国内大型企业的区域总部,以及业务增长迅速,成长预期良好的企业,行业以金融、保险、咨询、计算机高科技等服务业企业为主。对于未来广州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广州市城市建设开发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维纲充满信心,他指出,“广州国际金融中心将是全方位提升广州商务环境和国际大都会形象的‘标杆’,目前已经有汇丰、花旗等金融机构表示将入驻广州国际金融中心”。 据越秀城建预计,未来3-5年,广州将逐渐出现大规模的产业升级和产业转型,现代服务业越来越重要,甲级写字楼的市场需求将大幅增加,“保守预计,未来5年广州每年将新增5万-10万平方米甲级写字楼的需求”。 目前,珠江新城西区已经成为写字楼的聚集地,金融中心旁边的又一座超高层建筑东塔也将拔地而起。广州城市建设开发有限公司商用物业经营部副总经理杨凯认为,“广州国际金融中心的聚集效应还是很大的。这不是唯我独尊,而是将周边带起来,大家把这个区域做好了就能共赢。”→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上一篇惠州隆生企业(集团)有限公司 下一篇虎门一号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1